最新网址:quyouplay.cn
字:
关灯 护眼
烽火中文网 >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> 黔州之行(你决定了/我决定了...)

黔州之行(你决定了/我决定了...)

至于幼妹,李承乾当日是亲眼见到父皇将妹妹许给郑国公(魏征)之子的,便只问过平安就罢了。</p>

剩下的——</p>

“稚奴应该很好,东宫也是稳的。”李承乾看向姜沃,言辞依旧很直接道:“不然你也难坐在这里了。”</p>

“倒是。”李承乾露出了一点好奇之色:“李泰还活着吗?”</p>

见姜沃点头,李承乾长长叹了口气:“还活着啊。”</p>

姜沃:……您这遗憾失望的也太明显了。</p>

哪怕是第一回面对面交谈,姜沃心中也有些明悟。</p>

她望着眼前人毫无虚饰的神色,也觉心如明镜台:比起昔日东宫中如履薄冰,如今能过这样每句话都全然出自本心的日子,大公子您,是不是更平静快活呢?</p>

**</p>

姜沃到蜀中没几日,便是贞观二十三年的新岁。</p>

说来也奇,这竟然是姜沃过的最像前世的一个除夕——根本没什么年味儿。</p>

李承乾大概是从前过了太多庆典盛大的除夕与元日,如今就变成了完全不爱过年的人,一应坐卧起息与往日并无分别。</p>

唯有院中被侍卫们换上的新桃符,那般新鲜的红色,才提醒路过的人,哦,已经过年了啊。</p>

这万岭谷安静的仿佛被遗忘在时空之外。</p>

不过姜沃觉得很放松。</p>

以后的她,应是再也没有能够无所事事的清闲元日了。</p>

*</p>

过了贞观二十三年的元宵节,姜沃便向师父辞行。</p>

她自然是很舍不得的——这一别,只怕此生难再见。</p>

但她得赶回去。</p>

她怕来不及将黔州事带给皇帝。</p>

*</p>

姜沃来辞行时,李承乾正坐在院中竹椅上看《心经》。</p>

闻言抬头:“太史令要回京去了?”</p>

“是,臣已瞧过大公子安好,当归京禀明圣人。”</p>

姜沃看得出如今的李承乾是真的心境平静,也惯了这种隐居生活。</p>

听侍卫们说,大公子一年四季常竹杖芒鞋入山。</p>

而且每次都带些他们看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回来:有时是几颗松果,有时是一把溪流下的鹅卵石,甚至还捡回过昏迷的松鼠和小鸟。</p>

这些日子,姜沃也见了几回李承乾披大氅持竹杖入山。</p>

亦见过他在院中坐着,花了一两个时辰,将许多带回来的落叶一片片擦干——李承乾似乎有收集不同植株落叶的习惯。姜沃站在廊下,看到他手边的匣子里,装的全都是各色完整的落叶。</p>

他擦拭落叶时,神色很宁和也很专注。</p>

姜沃想,圣人听到这些一定会欣慰的。</p>

她一定要赶回长安去。</p>

风雪不能阻。</p>

*</p>

李承乾颔首,表示已知她辞行之意:“冬日路冷难行,太史令此去保重。”</p>

姜沃问道:“大公子有无信物需要我带回长安?”</p>

李承乾沉默片刻,忽然道:“父皇之前,其实有让人给我带过一封书信,只是我没有回。”</p>

一来,不知该与父皇如何再如寻常父子般书信往来,二来……若是自己回了此信,父皇会接着寄送下一封信函吧。</p>

然皇帝与废太子若书信来往多了,又置如今太子于何地呢?</p>

李承乾想起那封信中,父皇问起:“承乾,黔州多雨雪否?”</p>

父皇,您是不是遇到了雨雪?</p>

李承乾放下手里的《心经》,起身走到屋里,取了一个锁住的匣子出来。</p>

“太史令带给父皇吧。”</p>

姜沃小心接过:“臣必带到。”</p>

匣子拿到手,发现重量不重。但姜沃还是担心里头是易破损之物,就按照前世包裹‘易碎物品’之法,把这个匣子外包上一层略带弹性的皮革减震,另外再找了一个藤箱,把匣子放进去,又在两者缝隙间牢牢塞满了麻纸。</p>

李承乾坐在那里,静静看完了她装藤箱的全程,这才重新拿起了《心经》。</p>

*</p>

离开当日,姜沃再去与袁天罡叩首作别。</p>

她以后再也看不到袁师父在屋内晒太阳,或是在观星台上晒星星了。</p>

师父将屋子与屋内所有的藏书都留给了她。</p>

太史局,终是只剩下她一个人了。</p>

她忍泪三拜。</p>

袁天罡扶起她,略带云翳的眼中,满是担忧。</p>

姜沃见此便努力笑着安慰道:“师父放心,将来我掌太史局,必勤谨慎行,不堕师父仙师之名。”</p>

袁天罡却摇头道:“小沃,若是你愿意一世留在太史局,做个掌历法天象的太史令,师父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。”</p>

他望定徒弟:“可师父虽然老眼昏花,到底没有瞎——你不只想留在太史局。”</p>

“这朝堂云波诡谲,你却想要走进去看一看,甚至伸手去握一握风云。”</p>

袁天罡的声音变得又无奈又担忧,像是一场打在落叶上的秋雨,带着簌簌凉意:“孩子啊,你怎么就选了这样一条艰难的路。”</p>

姜沃终于忍不住落泪:“师父……”</p>

果然,一路上师父指点的都是蜀道运粮事,并不是意外。</p>

袁天罡轻轻抚了抚她的发顶,温声道:“小沃,你真的决定了?”</p>

姜沃用力点头:“我决定了。”</p>

袁天罡沉默半晌方才叹息颔首,取过早就备在手边的玄奘法师所书《心经》送给弟子。</p>

姜沃摇头道:“师父,这是玄奘法师特意送与您的。”</p>

袁天罡将经文放在她手中:“我已如此经般心无挂碍。倒是你,前路漫漫,一定会有摇摆不定,煎熬困苦之时。”</p>

“到时候便看看此经文,要记得今时今日,你心中定志究竟为何。切莫迷失了前路本心。”</p>

姜沃这才双手握紧《心经》的贝叶经文与玄奘法师的译文。</p>

袁天罡起身道:“此生师徒一场,原是意料之外的缘分。”</p>

“至今日已圆满。”</p>

“好孩子,去吧。”</p>

*</p>

归京的路上,姜沃不用再顾及师父的身体受不住颠簸,因此一路急行,所有的餐食都未停下慢用,而是只在官驿换过马匹后就直接出发。</p>

一日两餐只在车上用水咽下去干粮,能果腹就算过去了。</p>

如此急行,一日便能行去时两日的路程。</p>

贞观二十三年,二月。</p>

姜沃再次见到了灞桥。</p>

灞桥边,新柳已绿,碧丝万缕。</p>

推荐阅读: 乾坤剑神 近战狂兵 大清隐龙 不灭武尊 出笼记 武逆焚天 荒诞推演游戏 大唐:神级熊孩子 全位面都跪求反派女主做个人 人族镇守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