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章提要:......
上二章提要:...就宰了死他。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导航,也没有一条只要开车就可能到目的地的公路,还没有一眼就能认出来方位的地标。到处都是荒山野岭,尤其是通往建奴的商路,在越过长城以后全是深山老林。不管是大明人,还是带足了各种装备的现代人。只要扔进一个不熟悉的深山老林里面,连方向都找不到,更不要说出去了,要不了几天就会饿死在里面。像这种掌握了一条商道的京城大掌柜,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自己才知道的记号,能把商队带出不见尽头的深山老林。最终把粮食和其他的各种货物,运到建奴......
上三章提要:...土地却能当做他的晋身之资,献给朝里面的东林党大员。有了这么一大笔的土地,他的官位就要动一动了,就算是去京城做个京官也是不成问题。曹文诏瞧见这个老狗一直不说话,知道这个老狗心里在动什么心思,直接把佩刀拍在了桌子上。曹文诏那张凶悍的脸庞,狞笑的看着永平府知府:“今天你不答应也得答应。”“老子手里的这口佩刀,可是不认识什么正四品的高官。”永平府知府听到这句话,吓得浑身一哆嗦,哪里还敢有什么小心思。本来还想在地上装可怜躺一会儿的永平府知府,比年轻人腿脚还......
上四章提要:......
上五章提要:......
上六章提要:......
上七章提要:...心里对于借来银子,也是十分的忐忑。毕竟这是找东厂借银子,大明那么多年来,还真没有人胆大到敢找东厂借银子。一炷香过后。李公公赶到了紫禁城内的二十四衙门,找到了大太监方正化。此时的大太监方正化和另一位大太监,正在商议怎么从牙缝里挤出一大笔粮食,送到山海关后方的抚宁卫。大明各种天灾不断发生,抚宁卫今年刚好发生了旱灾,那片土地上注定颗粒无收了。抚宁卫作为山海关后方的重要屯田卫所,居住着大量的军户,是山海关重要的兵源之一。如果不想办法给抚宁卫......
上八章提要:...亲信只有一个办法了,下去到地府里找徐一范。”说到这里,李公公和马由桂同时露出了一丝微笑。李公公想到还有外人在,他这位东厂二十四衙门档头的笑脸,只能在马兄弟面前表露出来。李公公扫了一眼四周,周围的东厂番子们赶紧是装聋作哑。刚刚没有听见笑声,也没有看见笑容。东厂番子低头的时候,心里立刻把马由桂的地位拔高到了和他们干爹一样。他们都是跟在李公公身边多年的老人了,这么多年来,从来没见过李公公露出这么真诚的笑容。李公公的笑容倒是见过,只不过都是一些虚以委蛇的假笑。有些是为了应付顶头上司,有些是为了震慑一些进了私狱的官员。这么真诚的笑容,东厂番子们只见过这一次,也就是在马由桂面前。李公公看见周围的东厂番子装聋作哑,满意的点了点头,继续说道:“这个叶初春的轿子这么简朴,可不是他有多么的清廉。”“这个叶初春是个出了名的守财奴,对于田产有一种难以想象的痴迷。”“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里,也就他能为了那么一片荒芜的土地,放在手里没用还要交赋税的废地,心甘情愿的养着。”“因为只要看见那片荒废土地,一眼看不到......
上九章提要:......
上十章提要:...不管怎么样,这一次东林党都是赚翻了。徐一范担心西法党人后悔,不等上面给出他指示,立即答应了这件事。早朝结束,徐一范看着西法党先一步离开的背影,那张脸严肃的脸庞渐渐出现了笑意。就在他迈步离开紫禁城的时候,几名同僚他走进官轿以前,邀请他去京城最出名的胭脂胡同喝花酒。徐一范明白这几名同僚的意思,眼看他就要高升了,这几位见风使舵的同僚提前过来拉拢关系。这几名同僚不仅是同僚那么简单,还是徐一范的同乡,那关系就亲近了。徐一范拱了拱手道:“那本官就恭敬不......
展开+
马由桂看到宋应星这副样子,忍不住笑了:“宋兄在这里稍等片刻,马某借你的书房用一用。”
马由桂说完这句话,快步走进了宋应星的书房,研墨提笔开始写一本书。
相信有了这本书,会对宋应星以后在朝堂上有很大的帮助。
这本书的文字不少,马由桂写了整整两天多的时间,才把这本书给写完。
马由桂写完这本书以后,交给了一直陪在旁边的宋应星。
宋应星看到这本书的名字,扶了扶西洋眼镜。
演员的自我修养。
这本书在后世经常被当作玩笑来说,其实真的有这本书,并且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。
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。
宋应星从侍郎孙元化的手里接下了重担,用演技坑东林党的重担,相信这本书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。
马由桂认真的把这本书交给了宋应星这,开始商量怎么搭建工业派的教育体系:“前段时间交给你的数理化教材,应该看过了。”
“大明的工业革命就要正式开始了,工厂也要建立了,但咱们现在还稀缺各种技术人才。”
“所以就想着从聚集了天下读书人菁英的京城,首先从品性方面,挑选一些在工学方面有天赋的读书人。”
“或者是一些有天赋肯吃苦的贫寒百姓,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培养,这是扩大咱们工业派的队伍。”
宋应星打开书房里的雕纹窗户,阳光洒进来,整个书房通透明亮。
宋应星倒了一杯茶给马由桂,温文尔雅的笑道:“这件事就算贤弟不说,宋某也会提出。”
“这种事情东林党早就在做了,凡是不收任何银子的州府学舍,基本上都是东林党建立的。”
“东林党也不是什么善人,他们不收银子只有一个目的,为东林党培养后辈菁英。”
“咱们除了要在朝堂上和东林党的争锋以外,还要和东林党争人才。”
关于争多人才这一点,也是马由桂深思熟虑了很久,策划出来的一个彻底断绝东林党后路的大计。
只要能把人才从东林党的手里抢走,整个东林党就变成了无水之源,变成一潭死水。
就没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,通过工业的一点点挤压,就能让这一潭死水慢慢的缩小。
虽说在争夺人才这一点上,工业派都不能说是没有希望了,而是绝望。
毕竟科举掌握在东林党的手里,天下读书人的最终目标也只有一个,不停的钻研八股文高中科举在朝廷里做官。
学习了数理化知识,朝廷的科举又不考这方面,在读书人眼里是毫无用处的。
对于西法党来说是绝望,对于脑子里已经有一个完整计划的马由桂来说,接下来就看谁的手段更厉害了。
只要能够一步步的把脑子里的计划实施,这个争抢人才的大计,最终就会让东林党突然发现。
原来已经失去了天下的读书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