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章提要:......
上二章提要:......
上三章提要:...沙子。马由桂唯一要解决的问题,只有一个,那就是三角淀的水涝问题。马由桂手里有了水泥以后,水涝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,而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。三角淀的湖水冲垮河堤,那是因为河堤不够坚固,修建河堤的东西是泥土。大明所有的堤坝全都是泥堤,在强大洪水的冲击下,当然会被冲垮了。马由桂手里有了水泥,就可以利用水泥混合沙子、石头修建混凝土堤坝。混凝土堤坝一旦修建成功以后,再想冲垮这个混凝土堤坝就太难了。是想到这里,马由桂心情更好了,三角淀真是上天赐给他的一......
上四章提要:......
上五章提要:......
上六章提要:...着泥土山石冲下去,耐火材料工厂里的工人们,很有可能就会埋在了泥石流下面,造成大批工人的死亡。黄宗羲认真的说道:“大使放心,安全问题一定会让管理部门着重的重视。”“不仅是这个水塔要经常进行巡视,包括蒸汽机的蒸汽压力,也要随时进行巡视。”“这条水道因为地势,水流比较急,同样是要着重的重视。”“水道每天运送各种矿石矿料,一旦有工人掉进水道里面,会被那些矿石矿料给挤压死,““出了人命,耐火材料工厂就要吃人命官司了,咱们可不是把老百姓当牲口的东林党。”马由桂心里也知道黄宗羲才干,就算不嘱咐他,也一定会注意到安全问题。但安全问题对于耐火材料工厂来说太过于重大了,关系着很多的家庭,马由桂不得不多说两句。另外,马由桂说出后世的经验,也能让黄宗羲在没有想到的方面,进行差异补漏。耐火材料工厂的疾病预防。生产、搬运、秤房、仓库,管理等五大高效管理机制彻底敲定。生产部门的三大车间,爆破车间、破碎车间、碾磨车间也已经确定下来。最后用水塔运输系统把整个耐火材料工厂的单个部门,彻底串连成了一个整体,真正的成为了一个高效......
上七章提要:...就主动用自己的私产补上这一千两银子。用区区一千两银子,换了一个二十四衙门档头李公公的人情,这笔买卖可就是太划算了。京城大掌柜一切尽在掌握的说道:“如果上面追查下来,这件事由本人全部承担。”几名副手要的就是这一句话,因为那个高人可说了,这片废山能够卖到十万两银子。几名副手整天就知道进青楼逛赌坊,一个比一个不学无术,哪里知道那片废山到底值多少银子。他们手里的这些账本,还是父辈给他们安排的账房先生,处理的这一切事物。至于价值十万辆银子的矿山,以一千两银......
上八章提要:......
上九章提要:...墩堡驻扎了五十名边军。借助墩堡的地势,完全可以防护住几百人的进攻。这里可是山海关重要兵源之一的抚宁卫千户所,别说是几百人的进攻了。但凡是超过了五十人,肯定瞒不过抚宁卫千户所的军户们的眼睛,军户们就能把这些偷鸡摸狗的五十人给杀干净。如果真的来了上千人,不仅这上千人会被山海关杀出来的边军给宰个精光,就连他们背后的人也保不住了。胆敢进攻山海关边军们的家眷,这就触及到整个辽东边军的底线了。不管是满桂、曹文诏这样的忠义武将,还是祖大寿、左良玉这样的利己武将......
上十章提要:......
展开+
顾炎武的家不在这里,而是在京郊结庐而居。
京郊。
石景山。
马由桂和宋应星两人骑着马匹顺着官道赶往了石景山,到达石景山附近,拐进了一条上野小路。
顺着这条乡野小路,来到了石景山脚下。
石景山脚下有一座草庐,一座用茅草搭建的茅庐。
草庐外面围了一圈篱笆墙。
篱笆墙内,不像一般的清流名士那般种植兰草桂树,也没有一片片的菊花。
这个草庐普通的一点也不像一位明末三大思想家顾炎武的草庐,反倒是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茅草屋。
一群黄色绒毛小鸡,在一只大母鸡的带领下四处食吃。
还有几畦菜地。
种着普通的白菜萝卜。
菜地的附近,有一圈高高的葡萄架。
一名年纪不大的江南士子,一手拿着一卷泛黄的书籍,一手拿着一只烟袋杆子。
坐在葡萄架下方的一张藤椅上,晒着暖和的太阳。
看一眼书。
抽一口烟。
日子十分惬意。
马由桂站在篱笆墙外,静静的看了有一盏茶时间。
虽说这位江南士子没穿大袖飘摇的绸缎右衽衣,住的不是亭台楼榭的苑林。
这名江南士子也就是宋应星嘴里的顾炎武,从内到外透露着一种气质。
一种真名士的气质。
一种诸葛孔明那般躬耕于南阳的笑谈天下的气度。
远远不是那些东林党清流名士所能媲美的,即便他们喝着江南名茶,焚着南洋昂贵的香料。
马由桂看了一眼身边的宋应星,对方心领神会的一起下马,把马匹拴在门口的树墩上。
两人走到篱笆墙中间的柴门门口,宋应星心叩响了柴门。
顾炎武坐在一眼就能看见外面的篱笆墙内,早就听见草庐附近的马蹄声了,只是不愿意理睬罢了。
他见惯了当今天下官场的种种蝇营狗苟,在东林党的倡导下,各地的读书人全都是钻营科举,贿赂主考官。
一点也没有了读书人应有的气节,应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气节。
顾炎武已经对官场彻底的失望了,这辈子只想着躬耕于天子脚下,等着哪天大明的京城被攻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