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连忙跪倒在地。</p>
没理跪地的众人,朱棣气的在原地转圈,口中大声的喝斥。</p>
“孔家越来越放肆了,一个无名小辈,竟然敢逼问朕?谁给他的胆子?”</p>
众人一愣。</p>
感情是大家想错了。</p>
刚才他们还以为朱棣发怒,是因为朱瞻圭的事情。</p>
没想到朱棣根本没在意这茬,生气的原因,竟然是孔家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竟然敢质问他。</p>
“一群软蛋墙头草,如果没有孔圣人后人这层身份,朕早就把他们给全砍了。”</p>
对于孔家的人,朱棣是发自骨子里的看不起。</p>
准确的说,从朱元璋开始,朱家的人就对孔家的人都没啥好感。</p>
当年朱元璋登基之后,下令召见当时的“衍圣公“孔克坚去南京的时候,孔克坚还以为朱元璋会跟以前的皇帝一样还是会尊敬他。</p>
再加上他看不上朱元璋泥腿子出身,孔克坚就回复朱元璋,他病了去不了。</p>
这让朱元璋非常愤怒,当场写了一封措辞严厉,准确的说通篇骂娘的信送了回去。</p>
后来孔克坚,见明朝有压倒元朝的优势,怕惹怒了朱元璋,对他们下手,也不装病了,直接屁颠颠的跑了过去。</p>
当时的这件事朱棣是非常清楚的。</p>
他老爹当晚上骂了一晚上娘,他是亲耳听到。</p>
朱元璋更是在最后对着他们这些皇子言,孔家之人畜牲不如也。</p>
也正因为受到老爹朱元璋的影响,朱棣从始至终对孔家人都没有啥好感。</p>
可没好感,也没办法。</p>
朝官都是儒家子弟,如果他要是对孔家人做些什么,这些平日里听话的大臣,绝对会化身死亡斗士跟他朱棣拼个到底。</p>
“请陛下息怒,孔希玟虽然言语有些不当,但也是为了朝廷的名声着想,望陛下恕罪。”</p>
礼部尚书吕震,见朱棣越骂越难听,站出来隐晦的提醒一下。</p>
你在这里骂骂就行了,我们也装作没听到。</p>
但如果要是太过分了,真要对孔家下手,那我们这些儒家子弟就不能干看着了。</p>
朱棣猛地转头,狠狠地盯着吕震几眼,在其倔强的眼神下气的一脚踹翻了眼前一个香炉,转身回到了龙椅上,生起了闷气。</p>
这就是皇帝的无奈。</p>
哪怕你再讨厌孔家也不能动他们。</p>
孔家是天下文人的精神信仰,皇帝不但不能动,而且还要好好的保护着。</p>
一但孔家出了点意外,不管是不是皇帝你出手了,哪怕就是强盗土匪干的,你这一个朝代,就别想有好名声了。</p>
圣人后人你都保护不好,你这个朝代哪来信心保护天下百姓。</p>
所以说对于任何朝代,孔家就是一坨让人看着恶心,还不能碰的臭狗屎。</p>
“皇上,太孙在山东所做之事,经过今日这一闹,估计会很快传遍天下,如果朝廷不尽快处理,恐怕会让民心所失啊,还望陛下尽快派人将此事调查清楚,将处理结果公布天下稳定民心。”</p>
杨士奇第一个站了出来,把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。</p>
“呵呵,民心,是稳住那些商人和士大夫的民心吧,普通老百姓要是知道这事高兴还来不及呢,还民心,呵呵。”</p>
听到杨士奇的话,朱棣眼也没睁开,就不屑的讥笑一声。</p>
他早就看透这些人的心思了。</p>
他们口中的民,是那些富商地主士大夫,普通的老百姓在他们眼中,连个人都不算。</p>
杨士奇无奈看向了太子朱胖胖求助。</p>
朱胖胖微微的点了点头,上前一步道:“皇上,瞻圭的出发点虽然没有错,为的也是灾民百姓,但手法确实有些上不了台面。如今北征在即,天下当以稳为重,还望皇上明断。”</p>
“是啊爹,虽然大侄子干的这事,我看着也痛快,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北征重要,咱不能前面打的仗,后面乱糟糟的一片,到时候一旦后勤出了问题,那咱们仗还打不打?”</p>
朱高煦在朱胖胖狂使眼色下,也站了出来,劝了一句。</p>
“是啊爹,万事以北征为重。再说了,实在不行咱们就拖时间,拖到北征开始,到时候全国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北征上,山东这小小的一件事就没人注意了。”</p>
见老大老二都站出来了,朱高燧也站了出来,发表了自己的想法。</p>
三个儿子神奇的站到了一起,让朱棣心里好受了一些。</p>
孩子都懂事了,知道以国为重。</p>
坐起身来,朱棣看着三个儿子点了点头。</p>
想了一会儿,看着众人问道:“事情这么大,张悬他们肯定是管不了了,你们觉得应该让谁去?”</p>
听到朱棣询问让谁去,众人都开始思索了起来。</p>
按道理说,以朱瞻圭的身份,太子去是最合适的。</p>
可无奈的是,朱胖胖是朱瞻圭的爹,哪有爹去调查儿子的,就算是太子愿意大公无私大义灭亲,到调查的结果不如众人的心意,那也没人信啊!</p>
“爹,要不让我去吧!”</p>
汉王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兴奋,毛遂自荐道。</p>
他可是想教训这个混小子很久了,如今终于有机会了。</p>
朱棣摇了摇头,拒绝道:“你还要训练三千营,过段时间还要到北平统领全局,这事还是让别人去吧!”</p>
随后,朱棣一一看向在场的众人。</p>
太子肯定不行,先不提他和朱瞻圭父子的关系,国家大事都离不开他。</p>
再加上这段时间老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朱棣是看在眼中疼在心里,不想让他再为此事操心,想让他多休息休息。</p>
汉王更不用提了。</p>
别看老二平时一副我很疼爱大侄子的样子,把朱瞻圭当亲儿子的样子。</p>
可如果让他去了,朱棣用脚都能想到,朱高煦绝对会有多坏查多坏。</p>
朱高燧也不行,北征很多情报方面都需要他负责,也抽不出来时间。</p>
杨士奇身为兵部尚书,有很多事情要忙。</p>
杨溥和杨荣要协助太子处理国家政务,也是抽不开身。</p>
其他人中,夏原吉是不错的选择,可身为户部主官,也是忙的脚不沾地。</p>
而别的人去了,朱棣怕压不住那混小子。</p>
想来想去,朱棣发现最合适去的人选,竟然是他。</p>
北征的事情已经安排差不多了,剩下的就是兵力往北平聚集了。</p>
国家大事有朱胖胖负责,平时根本就不用他操心。</p>
现在他每天都是修身养性,看看太子批复的奏章,或者是上上朝啥的,每天都是闲的时间。</p>
正好这段时间他在宫里呆着也闷的慌,借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也好。</p>
想到此,朱棣一拍桌子,看着众人道:“朕决定了,小崽子这件事,朕亲自去!”</p>
(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