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涯退去后,时间也来到正午。</p>
心中想着事情,草草用过午膳王耀便来到庄园西边。然而经过一上午的日晒,蜂窝煤仍残留有水分,无法试验。</p>
就在准备归回书房之际,忽有下人急匆匆跑来通禀。此刻庄外,正有一名鲍姓士子帯着十余随从前来投靠。</p>
鲍姓士子?除鲍信还能有誰?</p>
一时间王耀喜出望外,鲍允诚的才干有目共睹,是文武双全的贤才。</p>
真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,如今帐下正缺人手,鲍信加入能将问题大.大改善。</p>
“快随我去迎接鲍将军!”</p>
……</p>
“允诚,近来可好?”</p>
“都还不错,倒是将军这段时日屡建功勋,我人在兖州都常有耳闻。”</p>
庄园前,鲍信面带笑意打趣道:“不知将军先前招募之言,可还算数?”</p>
“自然算数,本伯可是日夜期盼着允诚前来助我。眼下既来,当初承诺也自当全部实现。”</p>
瞟见鲍信身后还有熟悉的面孔,王耀心中更是满意。与寻常贤才不同,鲍信极具个人魅力,人脉极广。而与他交好的人才们也相信他的眼光,会跟随他一并投靠明主。也就是说,招揽鲍信……</p>
就等于一连招揽了好几个人才。</p>
只见王耀神情一肃,认真道:“鲍将军才干我深有所知,还是那句话。耀领一郡,将军可为郡校尉;耀领一国,将军可为国都尉!如今我统管朔方</p>
,那郡兵校尉一职,自然由鲍将军担任。”</p>
“此位非将军莫属。”</p>
王耀说得非常郑重,鲍信也随之收起玩笑之色。他抱拳行礼,同样庄重道:</p>
“君以诚信待人,何人不诚心相待?末将鲍信,见过主家!”</p>
简单拜为君臣后,王耀立刻命侍从设筵上酒,为远道而来的众人接风洗尘。</p>
——————</p>
“伯爷,此乃于禁于文则,您先前见过。文则是我同乡,其恪守律法、治军严明,非徇私而荐,实为善战虎将也!”</p>
宽敞厅堂,鲍信为王耀介绍他帯来的随从们。这些人既是鲍信的旧部,也是他的至交好友,且个个身怀才能。</p>
望向粗壮魁梧的于禁,鲍信笑曰:</p>
“先前黄巾动乱,各地皆饱受賊子摧残,我泰山接连三州,自更是如此。”</p>
“賊寇猖獗,大丈夫该当顺势而起、领义师而扫荡逆贼,鲍也募招乡勇编排成军,都统正是文则兄。文则整顿军队颇有手段,在他帯领下我部无往不利,所过之处风气顿清,再不见草莽流寇。”</p>
“当初平定姜定賊军,文则也是功不可没,伯爷可重用之。”</p>
于禁闻言淡笑,略带感激的看了眼老上司鲍信,神情也有些自得。</p>
王耀听声颔首,心中倒是无有感触。</p>
这于禁是名将,肯定是具有治军才能的,但真要说他整军有手段,其实也不尽然。高顺治军是身体力</p>
行,在严苛条律下以身作则以德服人。而于禁治军,则是常常用军法处置下属,效果立竿见影……</p>
但也不得人心。</p>
士卒们听他的话不是出于敬重,只是怕吃军法。当然,要求不能太高。</p>
不从后世的角度来看,在这个时代于禁已经很出色了。算是一个优秀的传统武将,他指挥的部队肯定比一般的要强。</p>
那就够了。</p>
更何况赠送的将领,要求啥啊?</p>
“并州乃我大汉边疆,常受域外异族侵扰,边陲百姓早已叫苦不迭。”</p>
“如今本伯既统领一州军权,自然要平定外患。然而眼下凛冬将至,不是出征草原的时候,就先立一部巡边司马作以权宜之计,不知于将军可愿担任?”</p>
说着,王耀笑望于禁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