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quyouplay.cn
字:
关灯 护眼
烽火中文网 > 归义非唐 > 第419章 汉王刘氏(万字大章)

第419章 汉王刘氏(万字大章)

“如今我们收复西川,许多此前被迁徙到茂州、翼州、松州的百姓都希望回到故乡,应该准许吗?”

“自然应该。”刘继隆不假思索道:

“他们这两年在剑南六州开垦了数十万亩河谷耕地,你可以传下政策,告诉他们原籍的土地已经被均分,如果要回到故乡,衙门愿意先均分两三亩土地给他们,再提供农具和畜力供他们开垦荒地。”

“三川土地肥沃,水网密布,每亩地年产二三百斤不成问题,足够养活他们。”“此外,开荒的土地,免税三年,此举定要彻底贯彻下去。”

“巴蜀之地,能够开垦的耕地不少于五千万亩,眼下实际的人口应该不少于五百万。”

“眼下虽有不少人口掌握高骈手中,但剩余人口若是有衙门支持,也足够在原有耕地基础上,再开垦出上千万亩耕地了。”

他话音落下,又看向李商隐:“拿下三川只是我军日后对西南的第一步。”

“日后迁徙人口进入黔中道,灭亡南蛮,迁徙人口进入南蛮……这些都将是我们日后要做的事情。”

“我们要做的事情,是我汉家自西汉武帝以来,对西南第二次开天辟地的大事。”

“大事之重在于三川,三川之重人与人口,累义山多操劳。”

“汉王哪里的话。”李商隐轻笑摇头,随后便见刘继隆勒马,三军当即停下。

此时他们已经离开北市数里,官道两侧都是成片的水田。

百姓在田间春耕,远远见到军队和飘扬的“汉”、“劉”旌旗,已经不再如曾经那般惧怕官军,而是站在田里好奇打量着。

“就送到这里吧,你们先回去,入冬前我会南下了。”

最⊥新⊥小⊥说⊥在⊥六⊥9⊥⊥书⊥⊥吧⊥⊥首⊥发!

刘继隆对张武、李商隐交代两句,随后便抖动马缰,向北驰骋而去。

两千余精骑跟上了刘继隆的脚步,疾驰向北而去。

李商隐与张武及十余名马步兵驻足原地,直到看着刘继隆背影消失,他们这才调转马头,返回了成都……

【安西副都护、寿昌县子张淮深,陇右都督高进达,河西都督张昶,山南都督陈靖崇,朔方都督曹茂,陇右都护府长史崔恕,都察院兼法曹参军韩正可,东川兼西川都督府长史李商隐等七十八人上奏;】

【明公劉氏继隆,天纵英明,神武超群,仁德广被,威震四方;昔者提三尺剑,起于行伍,扫除奸凶,安定一方,功业巍巍。】

【今朝廷有萧墙之危,而御侮未建,可为寒心;臣等辄依旧典,奏表圣人封继隆汉阴郡王,拜骠骑大将军,董齐陇右、关内、剑南、山南西诸道,以汉阴县为其食邑,所署置依国初郡王故典;夫权宜之制,苟利社稷,专之可也。】

“混账!混账!混账!!”

“陛下息怒……”

长安咸宁宫内,当田允将陇右送来的奏表内容读出时,李漼突然暴怒,掀翻案几,拔出佩刀便将案几劈砍得不成样子。

徐商等人纷纷作揖,试图安抚这位暴怒的皇帝,但李漼仍旧劈砍了十几下案几,这才丢下鄣刀,质问起众人。

“刘牧之此叛贼,既与朝廷开战,何故送来奏表,羞辱于朕?!”

李漼气得胸腔不断起伏,整个人都在发抖,而徐商见状则是硬着头皮说道:

“陛下,乃至日前,刘继隆并未对朝廷所发檄文有任何反制,此举恐怕是在向朝廷示好。”

“若是朝廷同意了封王之事,兴许能止戈罢战……”

“荒唐!!”

李漼厉声打断徐商,继续说道:“他夺下三川与朔方,如今仅凭一份奏表,就想要让朕屈服?”

“朕不仅不会屈服,还要与他斗到底!杀到底!”

李漼气愤的咳嗽好几下,用袖子遮掩几声后,又继续说道:

“封王之事绝不可,朕不可能受叛军胁迫。”

“三川、关内等处十余万大军,又有黠戛斯所助十万兵马,朕不信拿不下叛军!”

眼见他如此强硬,于琮、徐商二人无奈叹气。

此战如果能讨平刘继隆还好,如果无法讨平,那地方藩镇将更加跋扈,恐怕有半数地方不会再起运钱粮。

想到这里,他们不由怀念起了唐武宗李炎、唐宣宗李忱。

尽管如今局面是因为李忱没有尽早解决陇右而导致的,可若是李忱还在,他绝对不会贸然对陇右开战,更别提刘继隆都将台阶递过来了,却为了脸面不下台阶。

“都退下吧!”

李漼看得出几人不满意自己的回答,可李漼也有自己的脾气。

“臣等告退……”

徐商三人作揖退出殿去,李漼则是看向田允。

田允心知肚明,很快就召来了乐师和伶人,咸宁宫内继续响起了靡靡之音。

在这靡靡之音背后,陇右叛军奏表皇帝,请封刘继隆为汉阴郡王的消息却不胫而走。

不过几日时间,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刘继隆称王的事情。

尽管只是汉阴郡王,但当“劉”与“汉”牵扯一处时,不免让人想到昔年的东西两汉。

在右神武军处理政事的张议潮回到了府中,见着家中的家丁都在交头接耳,不免询问道:“在说什么?”

“司徒,我们在说刘节帅称汉王的事情。”

府中家丁都是张议潮从河西带回来的归义军后裔,张议潮平日里对他们极好,因此他们倒也敢与张议潮说这件事。

张议潮听后坐到正堂主位,将幞头摘下后说道:“是汉阴郡王,而非汉王。”

他对于刘继隆称王的事情并不感到奇怪,当初他就觉得,刘继隆日后绝不是普通人物。

只是他不曾想到,这才十几年时间,当初那个长相俊美,锐不可当的少年人,竟然也成为了搅动天下的人物。

“可长安城里都在传,说刘节帅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,要重新开创大汉。”

“不止长安城,听说整个关中都在传,而且还说凡是刘节帅兵马所过之地,土地都分给了贫苦的百姓,赋税比朝廷低了四成不止。”

家丁们争先恐后向张议潮解释着,并未对刘继隆和陇右有什么坏的感官,只因为他们的父辈也是归义军。

不过相比较他们觉得这些话题十分有趣,张议潮听后反倒是脸色微变。

他平日里都在处理政务,倒是未曾听说这些事情。

如今听说,他只觉得刘继隆恐怕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
“大唐、还能长久吗……”

张议潮忍不住在心底反问自己,但他却给不出答案。

“阿耶!”

张议潮思考之余,张淮鼎的声音响起,他抬头看去,果然看见张淮鼎带着张淮铨走来。

两兄弟走入大堂坐下,张淮鼎得意说道:“刘继隆这厮闹得还真大。”

“我刚刚从南衙走来,听闻有不少藩镇都奏表朝廷,以各种理由搪塞了今年的夏粮起运。”

“这仗若是继续打下去,恐怕刘继隆都快打到长安来了。”

张淮鼎笑嘻嘻说着,因为他仍旧沉浸在刘继隆许诺他的好处中。

哪怕事情脱离了他原本的掌控,但他仍旧觉得自己是刘继隆计划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凭借这点,他根本不在意大唐和陇右的战事,他只想爬上更高的位置。

“你若是没有事情,就多去军营整训整训兵马!”

张议潮皱眉起身,脚步稳健的向中堂走去。

张淮鼎被骂也不生气,而是看向张淮铨:“大郎,你说阿耶什么时候才能认清,朝廷只是把我们当做人质的事实?”

“嘿嘿……”张淮铨尴尬笑了几声,不知道该怎么回应。

张淮鼎自觉没趣,当即起身说道:“打吧打吧,最好打入关中,把局势搅乱。”

话音落下,他便向外走去,张淮铨也直奔张议潮离去方向。

此刻最能理解张议潮纠结的人,恐怕便是返回沙州的张淮深了。

二月下旬的沙州刮着大风,张淮深只能在衙门内紧闭门窗,处理手中政务。

当他得知刘继隆称汉阴郡王时,不免嘴角上扬:“总算到了这一步。”

“阿耶,这只是郡王,有何值得高兴的?”

站在张淮深身旁的一名十二三岁少年人开口询问,张淮深听后看向他,但见他眉宇间有些倔强,整个人生得英毅。

“劝进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汉阴郡王只是开始。”

“以他的本事,恐怕关内道和关中也不可幸免了。”

“届时长安到手,你以为会如何?”

张淮深反问少年人,少年人眉头紧皱:“我不懂。”

“那你便看着就是。”张淮深笑声爽朗,随后埋头继续处理起了政务。

黠戛斯与河陇决裂,这代表西域也将不太平了。

好在自己改旗易帜的选择没有错,接下来的河西和安西,恐怕要迎来发展了。

他将目光投向自己手中,案上这份以“刘牧之”为开头的书信中,密密麻麻的写下了无数数字。

四万多被俘虏挑选,并经过裁汰的诸镇老弱,以及三万多世家豪强的族人子弟。

这七万人口中,最少有近万人识得文章。

这些人放在中原会生乱,但放在安西就是稳固汉人这棵大树的树根。

等他们安稳下来,自己便可以尝试收复焉耆、龟兹了……

想到这里,张淮深的笑声更为爽朗,而在他笑声爽朗的同时,刘继隆也率军北上返回了临州。

大半年时间过去,他再度回到了临州,临州却没有太多变化。

“汉王!!”

都护府前,当刘继隆策马前来,百余名兵卒纷纷高唱汉王,刘继隆则是翻身下马,递出马缰:“不用这么隆重,作揖便可。”

“是!!”

领头的旅帅连忙回应,而刘继隆也扫视了他们。

他们几乎都是新入伍的兵卒,年龄在十八到三十之间,比起只接受过扫盲的老卒们,他们身上有股说不清楚的气质。

刘继隆颔首走入衙门,崔恕也急匆匆往外走来,连忙行礼迎接刘继隆。

“节帅!”

“传合伊难支,我要亲自见见他。”

刘继隆没有耽搁,直接开口提出了要见合伊难支。

他不解,合伊难支在黠戛斯也算高官,为什么会南下投奔自己。

他走入正堂坐下,随后打量起正堂。

不得不说,见识了成都府衙后,自己这陇右的都护府不免有些小家子气了。

不过无妨,他除了成都府,还有座兴元府可以用作办公。

至于长安……

刘继隆面色平常,但心底却已经警惕了起来。

这次自己拿下三川,李商隐他们就劝进自己成了汉阴郡王。

虽说只是郡王,但每个人对自己的称呼都是汉王,与亲王无异。

若是自己真的打入关中,打进长安,那他们会不会劝进自己称帝?

这件事情,刘继隆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考虑,至少就眼下来说,他并不觉得自己拿下半个天下,就能迅速横扫天下。

秦汉与隋唐国初的局面,与自己现在面对的局面不同。

他还是希望稳妥的将剑南道、山南西道、山南东道乃至河南道、淮南道都拿下后再称帝。

虽说有些太过稳妥,但刘继隆就是这样的性子。

打仗他可以正奇并用,但牵扯到政治,他还是希望稳中向前。

这次拿下三川就能看出,击败官军,夺取三川不难,难的是怎么对付后续的世家豪强作乱。

想让他们不作乱,就得拿出切实的利益出来,但利益给了他们,百姓又要怎么办?

瓜分了利益,无非又是一场轮回。

“取国子监的文册来。”

刘继隆对崔恕吩咐下去,崔恕也连忙去办。

不多时,他没等来国子监的文册,反而是先等来了韩正可与合伊难支。

韩正可显然有事情要说,刘继隆见状却安抚他道:“你先去六司休息,我与合伊难支谈完后,再请你过来。”

“是!”韩正可作揖退下,而刘继隆则是看向了有些局促的合伊难支。

“汉王……”

合伊难支看着眼前的男人,对于刘继隆的外貌,他已经在心中夸赞了无数遍,而真正折服他的,始终是刘继隆的实力。

陇右是什么情况,他来到临州的这段日子也渐渐摸清。

他心里无比清楚,陇右能发展到如今,几乎全靠刘继隆领头拽着无数人前进,不然就陇右的这群人,成小事易,成大事难。

“请坐。”

刘继隆示意他坐下,合伊难支也急促着坐到了右首位上。

刘继隆见他坐在右首位,不由轻笑着起身,接着走到他面前伸出手:“来!”

合伊难支不解,却还是伸出了手。

刘继隆握住他的手,带着他起身来到主位旁坐下。

“大家都是男子汉,没有必要扭扭捏捏的。”

“你能舍弃富贵,南下来陇右帮我,还带来这么重要的情报,我很感激你。”

“你放心,只要有我在,你的富贵只会比之前更甚。”

“只是我想不清楚,你在黠戛斯也是地位崇高的官员,为什么要舍弃这一切来跟随我。”

刘继隆问出他疑惑的地方,合伊难支闻言却道:“黠戛斯虽然强大,但内部却如散沙。”

“英武诚明可汗已经六十岁了,但却没有能够服众的继承者。”

“如果他死去,整个黠戛斯都会分崩离析。”

“我原本希望通过联姻,让汉王您迎娶我们的公主来扶持英武诚明可汗的几个儿子。”

“只是您拒绝了我的提议……”

合伊难支苦笑,刘继隆闻言却道:“或许我应该同意,但我并不愿意为了获取黠戛斯的力量而折辱我自己的女子。”

“您没有错,我十分敬佩您。”合伊难支颔首附和,随后说道:

“正是因为您的这些姿态,才让我选择南下来服侍您。”

“您是真正具有气概的君王,比英武诚明可汗和大唐的皇帝,更适合做一位君王。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刘继隆爽朗一笑,但却没有直面合伊难支的这句话。

他双眼如炬,与合伊难支对视片刻,合伊难支便挪开了目光。

“今日就不要回去吃了,留在衙门与某喝上几杯再回去,不然你很快就见不到我了。”

刘继隆吩咐着,合伊难支闻言便问道:“您要集结兵马出兵吗?”

“嗯!”刘继隆没有遮掩,他相信合伊难支是真的来投靠自己,而非充当一个间客。

合伊难支眼见刘继隆回应,心下感到信任之余,也不免说道:“有黠戛斯的助兵,朝廷起码有近二十万大军。”

“能告诉我,您准备先对付谁吗?”

面对询问,刘继隆眼神闪烁:“我对你说的英武诚明可汗很感兴趣。”

合伊难支听出了刘继隆话里的意思,他面露难色:“我南下前,英武诚明可汗已经征集了诸部兵马,哪怕没有十万骑兵,最少也有五万,敢问您有多少骑兵?”

“九千,其中有五千人是入伍不到七个月的新卒。”刘继隆不假思索的回答。

“九千?”合伊难支错愕起身,随后又强行镇定道:“您准备调多少兵马?”

“不调。”刘继隆摇摇头,合伊难支满脸错愕。

“九千够吗?”合伊难支只觉得口干舌燥,却见刘继隆双目如炬,满脸自信:

“九千精骑,足矣!”

(本章完)

推荐阅读: 鬼医圣手:邪王宠妻娶1送2 上玉阙 天才嫡女妃 (修真)大逃杀 女教师的贴身高手 修仙,我能穿越异世界 妖影 曾想与君共余生 瞎子捉刀人:开局满级九阳神功 天可汗回忆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