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换了天地
当魏越返回吕布军中时,一切都已经失控了。
已说不清楚是军队裹挟着灾民,还是灾民裹挟军队。
整个南阳陷入巨变,不仅三辅灾民起兵反抗南阳大姓;就连南阳大姓家中祖传的老奴也开始作乱。
面对奉天子而来的吕布大军,南阳大姓毫无还手的余地。
李通更是出城三十里迎奉吕布入据宛城,宛城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宛都。
吕布中军秩序井然,外围灾民难以影响到了这里。
可其他军队的秩序就彻底乱了,灾民组成的势力大抢特抢,吕布的军队又怎么能束手坐视?
他耗费心思建立的鹰扬军,兵源本就是从梁沛灾民中选拔青壮。
现在鹰扬各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,抢不到也就算了,军队建制还在;若是抢到了,就丢弃编制,汇入灾民大军之中。
南阳不小,可在鹰扬军为骨干的流民军席卷之下,被彻底打碎。
应对不足的南阳小姓顷刻间被席卷而灭,哪怕是有准备的大姓,也有可能因为内部奴变而旦夕消亡。
即便有顽强生存下来的大姓,也会遭到吕布军队的正式打击、围剿。
吕布的军队也是需要发放军饷、粮食的,尽可能搜集资源到中军,才能一点点增加吕布对全军的控制力度。
就这样,魏越进入宛都时,南阳已然秩序翻覆,换了天地。
吕布,也以绝强之姿,成了赵基眼中另一个大号的张绣。
魏越的返回,让吕布紧绷的情绪稍稍缓解,但也没什么好脸色。
魏越不在的这段时间里,吕布甚至不敢分兵搞什么大动作。
分兵少了没意义,分兵多了,对方就有失控的风险。
张辽、高顺的家眷都不在朝中,张辽是合作者,没必要给他人质;高顺这种人一门心思要在乱世创业扬名的人,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之前,高顺连孩子都不想要。
单纯论对自己狠,吕布都感觉不如高顺。
宛城……宛都,吕布的大将军幕府也以原木为骨,垒土板筑而成,成了城中之小城。
他不信任城中大姓遗留的豪宅,也只是在几座豪宅废墟之上重建大将军幕府。
这样军营模式的幕府,让吕布感到心安。
原木垒砌的营房偏厅里,吕布端酒自饮,聆听魏越的讲述,随后就说:“赵元嗣有革新之意。”
魏越听了不做反驳,说的好听那边是锐意革新,说的难听就是在造反。
赵基正用军队绑架太原、河东的百姓,想过好日子,这些地方的人只能从军。
不从军的话,也就河东人有优待,掌握很多土地。即便这样,结束十年免税后,也要缴纳重税。
太原就是给以后其他郡国的榜样,不从军的家庭,大概率只能沦为官佃。
就名义上来说,官佃受到的盘剥、压榨比秦人还要高。
可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,汉初时能养那么多常备兵,靠的绝不是十五税一、三十税一,这个税率下,七国未灭的情况下,中枢根本养不了能抗衡七国的中枢常备兵、戍边兵。
现在赵基核心就两个郡,只需要再拿下关中的三辅,虽然只是五个郡,但这是秦晋之核心。
经营好这五个郡,赵基轻松能养活三百万核心人口,凭赵基那里军队优先的体制,轻易能动员出二十万规模的作战军队。
不需要将这二十万大军尽数投放到前线,其中三分之二用来维持粮道运输,三分之一负责征战,就能将凉州、并州慑服,再间接获取百万人口。
以吕布对这些地区的了解,未来十年内,赵基麾下人口规模约在四五百万之间。
而现在的南阳,已经有百万人口的规模,但处于沸腾、躁动状态。
吕布更是不能轻动,他只有带着天子静静待在宛都,才能以宛都为核心,由内向外,将各种躁动的流民军安抚下来,等待并组织生产力的恢复。
不安心生产,再多的人口,也经不起折腾。
可这样的话,就要看刘表是否配合。
最关键的是,刘表还敢不敢信任他……而这,几乎无解。
一口气洗干净南阳大姓,荆北、荆南的大姓已与朝廷离心离德,不敢也不愿意再信任吕布。